记者 欧静
武新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经常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用一腔热血、满怀爱心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就是学校里的青年志愿者!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校园里飞翔的“小青鸟”。
“小青鸟”们每年会飞走一批,但又会飞来一波,都集中于奉献的“小窝”里。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一起做志愿服务,不求回报,不图名利。可能,大家早已习惯了他们每天在食堂门口、教学楼、信息楼里穿梭的身影,在疫情防控、各类考试、开学迎新、场地清理、劳动教育等活动中,“小青鸟”们忙碌的样子总是这样清晰。
“老师,今天志愿者协助疫情防控的食堂执行表现良好,站姿很标准,也能够及时提醒师生做好安全防护。”负责人李宇轩每天都会将志愿者执行的情况做成小视频发给指导老师,汇报当日志愿者工作情况。每日早晨七点至八点,中午十二点至一点半,晚上六点至九点,三个时间段食堂是人员集中最多的地方,志愿者一直都在门口,维持进出秩序,告知大家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每天如此,从疫情开始至今,志愿者从未间断。
开学迎新是每年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早晨5点多至晚上7点,整天超过12小时都处于奔波中,但志愿者们都很乐意去参与这项志愿服务工作。“学长,谢谢你们这么早来接我们,帮我们拿行李。”“学姐,我们学校有什么有趣的活动,我喜欢做手工,有相关社团可以参加吗?”“学长,请问我怎么到学校?”在校外各个火车站接站的志愿者们被刚入校的同学们围得团团转。志愿者们都耐心地解答着新生的疑惑,忙的不亦乐乎。这一刻,他们肩上的责任意识更加强烈,体会到服务过程中发挥的自我价值,并收到大家的感谢,再辛苦也值得。


开学迎新接站
那天的“阳光水韵农场”劳动,室外气温高达30多度,而志愿者依然坚定地走进农场,扛起锄头,撸起袖子去拔草、浇水……平时爱美的陈晶菁、帅气的刘鑫雨在农场里俨然变成了“小农民”,埋头苦干,汗水从额头划过流进眼睛里、滴入土中,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呀,这种草有刺,大家注意。”党家常同学的一声尖叫,提醒着大家劳动的时候要小心。“流血了没有,疼不疼?”同伴汤颖看着他白嫩的手指上有很多小刺毛,担心地询问情况。她却毫不在意地说:“没事儿的,拔出来就好了。”说完继续弯腰拔草。

水韵阳光农场进行劳动
“小青鸟”们的志愿服务活动远不止这些,他们也将触角延伸到了校外,在黄家湖环保行动中,在社区清洁维护中,在公共场地规整中,志愿者们之前总是风雨无阻,如约而至。

维护公共卫生
“这群‘小青鸟’们时刻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报告他们的行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他们就靠着热爱去服务。校内外对我们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可度比较高,获得了2次团省委的表彰,及相关活动的荣誉。这都是对志愿者们的最大鼓励,也是支持‘小青鸟’飞翔的精神力量。”“小青鸟”的领头鸟欧静老师说。
“其实‘小青鸟’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他们能够拧成一股绳坚守下来就很不容易,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用坚持劳动着小事,却用坚守传承着伟大。”团委副书记张丽曼很有感触地谈到。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校园里的“小青鸟”聚在一起为志愿服务发着光,散开成为点星力量,他们将会一直保持初心,带着使命飞翔,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脚踏实地,奔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