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苒漪)11月14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联合思想导师组织学生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追寻革命足迹,汲取奋斗力量,一场生动形象的思政课在纪念馆内开展起来。
在研学活动中,党总支书记冯可可带领青年学子一同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了解辛亥革命期间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增加青年学生对中国革命先辈的敬佩与缅怀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来到纪念馆门口,博物馆恢弘壮阔的外形设计、“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独特架构特质、充满特质的“楚国红”色调,多种元素交织,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同学们大受震撼。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序厅中的大型雕塑《共和之基》,栩栩如生的壁雕生动的再现了当年武昌起义激烈的战斗场景,紧接着,他们依次进入5个展厅,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出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文物,多角度、深层次地重访探寻了辛亥革命的勋绩。丰富的文物与详实的史料从同学们眼前划过,彷佛过去那场革命的熏天炮火再现眼前,从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到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每一个展品都仿佛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做的巨大贡献。陈旧的武器、泛黄的书信和烈士的遗物,让大家感受党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求索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在奔流的历史长河中追寻过去先辈们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为鼓励后继者们继续前进,曾提出令人振奋的三个“有为”命题:‘以有为之人,据有为之地,而遇有为之时’。我们缅怀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学习和继承他们的宝贵精神,就要‘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在孙中山先生铜像前,王慧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红色思政课,用回顾历史,情景再现的讲述方式带领同学们共赴辛亥革命的红色之旅,让每一名同学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并让潜移默化地让红色文化成为滋养灵魂的一股清流。
24级船动1班团支书张振宇表示,“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我明白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辉煌,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想导师罗晓珍强调:“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将思想教育的方式逐步扩展多元化,除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书本的知识用图片、音视频的方式展现,更注重学生的现实感受,所以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用思想导师提领要点,学生带着思考学习的方式,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记录,而是可以触摸、感知的现实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让历史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之间。”
党总支书记冯可可表示,“同学们要在铭记历史中坚定前行,在励志奋斗中绽放光彩,在居安思危中勇于担当,发奋学习,增长才干,用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谱写祖国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院也将不断创新工作办法,探索多样化途径,力求育人实效,让学生接受更有价值的教育,努力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